登录/注册 搜索

隐藏在深山中的瑰宝,世界上唯一幸存的古代雕版

发布时间:Jul 26, 2019 | 作者:淇县文化馆 阅读次数:7次



四堡现有的书坊不会坚持太久,残剩在民间的古版又会很快灭绝。照此说来,最终的结果是,我们这个曾经发明了印刷术的古国就不再有活态的见证可言了?

那么谁救四堡呢?


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多年前在文章《四堡雕版》中的反问“谁救四堡呢”振聋发聩。


1.jpg

中国四堡雕版印刷陈列馆展示的明清时期四堡图


地处“客家祖地”福建连城县境内的四堡镇,是明清时期中国四大雕版印刷中心之一,与北京、扬州、杭州等雕版印刷基地齐名。


这里的雕版印刷业鼎盛于清代乾嘉时期,刊印的书行销江南,还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至越南、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地区,成为中华文化南传的一座重要桥梁。

2.jpg

谁都知道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之一,曾长期在世界范围内遥遥领先,但随着时光的推移,中国古代雕版基地大都空无一物,只剩下被群山环绕的四堡这个活化石,还散发着书香墨香文明之香。


一千多年前影响世界的伟大发明“雕版印刷”在这里得到了最完整的保留和传承。

3.jpg

据载,雕版印刷鼎盛时期,四堡书坊有100多家,刻印书籍达600多种,形成书坊集群,刻书印书业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当时,约60%的四堡人从事印书业,真是“家家无闲人,户户有书香”


当地村民说:“鼎盛的时候,一个房间一大缸墨一天就印完了。”当年四堡印书坊基本属于家庭作坊,一栋书坊就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生产车间”,有雕版、印刷的房间,存放工具和书籍的仓库,还有供往来书商居住的“客栈”。

4.jpg


雕版印刷操作


雕版印刷操作大致可分为6道工序,即伐木制版、编辑写样、雕刻雕版、调墨备纸、印刷分页、装订裁边等。


有文化者从事编辑写样,刻工从事雕刻,普通男工从事调墨裁纸搬运等,妇女负责印刷、切边、装订、包装等。


其中,雕刻雕版是最繁杂、精细、艰难和耗时的工艺,胚版必须选用没有节疤的梨木或枣木等硬质木材。


倘若是《康熙字典》《红楼梦》《四书五经》等“大部头”巨著,单纯雕刻雕版就得费时五、六年之久。一部书的雕版要整整一个十几二十平方米的房间来存放。

5.jpg

四堡雕版,由于印刷出来的书籍纸张质地优良,字号运用灵活,字体齐整美观,装帧精致大方,讹错甚少,销路很广,有“垄江南、行销全国”之说。


可随着出版技术的革新,四堡雕版印刷业开始走向衰落。1942年,四堡最后一间书坊关门歇业,四堡雕版、古籍开始大量流失。

6.jpg


但值得庆幸的是,专家学者对“拯救雕版”的大声疾呼,让当地官方和民众逐渐意识到雕版的文化价值,开始自发保护祖传下来的雕版和书坊。


1999

四堡乡被福建省政府列入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乡”;

2001

“四堡书坊建筑” 被列入国家级文保单位;

2008

连城“四堡雕版印刷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 保护项目。


四堡保存了最完整的书坊建筑、线装古书和雕版印刷工具,这里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幸存的古代雕版印刷基地,如今在各方的努力下,古老雕版文化又开始在四堡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发芽生长。留住传统的根,保存古老的痕迹,让传统在新时代的浪潮也能越走越远。

7.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