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非遗】传承,是岁月的坚守!传承人,用匠心守护草原马头琴的灵魂

发布时间:Jul 29, 2019 | 作者:七县文化馆 阅读次数:11次


1.jpg

正在经历二伏的你还好吗?

闷热、潮湿、汗流满面,

男生出门变“暖”男,

女生出门妆难保全,

尽管文化君坐在空调房里码字,

还是一不留神

热҈的҈字҈都҈出҈汗҈了҈

此时只想拥有一片草原,

在奔腾的马背上感受风的自由,

如果再来一曲粗犷的马头琴名曲,

 

但作为爱工作如生命的标兵,

面对草原的诱惑,

当然是聆听马头琴名曲来的更容易......

快听,深沉粗犷的琴声,


 马头琴的由来

3.jpg

马头琴是我国少数民族--蒙古族拉弦乐器,它是一种两弦的弦乐器,有梯形的琴身和雕刻成马头形状的琴柄,由此而得名马头琴。


马头琴从唐宋时期拉弦乐器奚琴发展演变而来,成吉思汗时期已经流传于民间。

4.jpg

由于流传地区不同,各地区的马头琴名称、造型、音色和演奏方法也各不相同:


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称作“莫林胡兀尔”,在内蒙古东部的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则叫做“潮尔”。


除了在内蒙古流传比较广泛外,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新疆等地的蒙古族也融合当地的文化氛围形成不同的流行风格。


5.jpg

不管马头琴身在何处,一旦响起,就能具体表达出草原文化的腔调、蒙古民族的生活日常。


马头琴作为蒙古民族和草原文化特征的代表,2009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马头琴的特色


6.jpg

每个乐器都有自己的特征和造型,马头琴也不例外。随着时代发展,现代马头琴和传统马头琴也有些许不同。


传统马头琴,一般是牧民们就地取材,根据自己需求,每把琴的用料和尺寸都不一样。大型号的在100厘米~120厘米之间,适合在户外演奏;小型号整体全长在70厘米左右,满足室内的听者需求。

7.jpg


现代马头琴经过演变,不管是材质,还是造型都更为专业化。琴箱框板多使用色木、榆木、花梨木、红木或桑木等硬杂木;琴头、琴杆多用一整块色木、花梨木、红木或松木制作;弦轴,一般采用黄杨木或琴杆木料制作。


一把马头琴上,要汇聚来自四面八方的木材,看似简单的外形,却有着复杂的工艺和技术。


当然,现代马头琴的发展离不开传统马头琴的根基,它奏响的每一个音符,都是千百年前的回响和发展。


马头琴的传承


8.jpg

在千变万化的潮流进程中,马头琴以自己的民族特色,特有的音调、音色,谱写出一曲曲当代的草原恋歌,这是马头琴至今仍然受到各界音乐人士喜爱与探寻的魅力。


然而随着社会发展,生活水平提高,牧民们的生活也发生着巨变。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会在向城市化进程中,不自觉的被人淡忘。

9.jpg

即便是在这种情况下,马头琴的传承人们也在尽力守护着匠心,坚守着这份宝贵的财富。巴彦岱从事马头琴制作已经30年了,他曾是一位普通的牧民和木匠。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找去修缮巴丹吉林地区的一座寺庙,主要工作是雕刻马头装饰,在工作中他油然而生制作马头琴的念头。

11.jpg

于是,他便找了师傅跟着学习,不满足学习成果,又辗转去了呼和浩特一个民族乐器厂学习,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时间,挣的钱却只能维持自己的生活,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三年。


“当时什么也不多想,就为了学到制作马头琴规范的技术。”巴彦岱说,有梦想就有毅力。在呼和浩特结束学习时,北京一家民族乐器厂正好需要出一批活儿,已有马头琴制作经验的巴彦岱赶到北京又经历了半年的学习历程。


来到北京的巴彦岱看到马头琴如此受欢迎,这更加坚定了他对马头琴的信心,并把传承民族文化的事情做好。

12.jpg


其实不管是传承马头琴,还是传承马头琴音乐,他们都不是一个人奋斗。


每一件精美绝伦的马头琴都显示着传承人的慧心巧手,讲述着动人的故事与传说,同时也见证着马头琴的过去与未来。


历经千百年流传,马头琴不仅凝聚着蒙古民族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还串联着当地人的情感共鸣。所以关注、保护它,是他们、是我们、是时代义不容辞的坚守和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