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毁誉参半千古一帝的权术一生
发布时间:Aug 30, 2019 | 作者:淇县文化馆 阅读次数:2次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上,涌现出很多大有作为的君主。像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康熙大帝等。也出现过很多毁誉参半的君主,像唐玄宗李隆基,他一手打造了大唐开元盛世,晚年却沉迷声色,把国家治理的一塌糊涂,引发了安史之乱,结束了大唐盛世局面。像南唐后主李煜,性格柔弱,多愁善感,却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他作为君王,却一步一步葬送了他的江山。但是更有一些篡位的君王,他们通常比那些名正言顺的帝王更勤劳、更努力、更自我节制,竭尽全力建功立业,以证明自己配得上这个皇位。唐太宗、明成祖、雍正帝都是如此。“篡位者”的名声像一杆鞭子,时刻鞭策着他们成为千古明君。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明成祖朱棣创立了举世瞩目的千古功业,自称比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但他在历史上的评价地位却不那么高,毁誉参半。他能成就伟业,一半是过人的能力和权术一半是由于显示自己能力的需要。他大兴土木,迁都北京,修建大报恩寺,铸永乐大钟,编撰《永乐大典》,每一件每一桩都规划宏达,都值得名留史册。即位后不久,便打破父亲留下的海禁政策,派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弘扬国威。
郑和下西洋
亲率大军五征漠北,开疆扩土。他不断向外扩张,在东面,把边疆延伸到库页岛;在西面,中亚穆斯林与他建立朝贡关系;在北面,他使北元蒙古始终处于被动;在南面,到达南海把南沙群岛划入大明版图。他派八十万大军攻打安南(越南),一度把安南并入中国。
永乐大帝五征漠北
永乐大帝的行动相当一部分仅仅是为了满足他的虚荣心,为了证明自己的伟大。耗巨资下西洋,用商业利益招徕七个东南亚国王来中国朝觐。他五次远征蒙古,其中的几次并没有必要。而出兵安南更是得不偿失,在勉强维持二十二年后,不得不再次恢复了安南的独立。
并且事实证明,帝位正是为朱棣这样的人打造的。他从侄儿建文帝朱允炆哪儿夺取皇位,与他的那些萎靡不振的孙子们形成鲜明的对比。明朝最耀人眼目的大事几乎都是他做下的,在他的统治下,大明国力强盛,人民富庶,政治安定,文化繁荣。永乐时期,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充满活力和开拓精神的时代。只有像朱棣这样,把东方社会,把东方人心理,把权力的奥秘捉摸得通透的人,才能在这片土地上取得成功,并且姿态潇洒。 为什么如此千古一帝,成就赫赫伟业的一代帝王,却在历史上评价却如此的低,毁誉参半,两极分化呢!
- 上一篇: 你一定听说过的“楷书四大家”
- 下一篇: 【艺述·鉴赏】“马踏飞燕”东汉铜奔马:我可不是一般的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