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述·鉴赏】“马踏飞燕”东汉铜奔马:我可不是一般的马
发布时间:Aug 27, 2019 | 作者:淇县文化馆 阅读次数:2次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提起文物宝藏等这些饱含人文价值的国宝,我们都会肃然起敬,无不怀着敬重的心态来看待他们。
在我们的印象里,国宝也应该是端庄大气,具有威严和权威的象征。但今天文化君要介绍的这一件国宝,仅从外形看起来充满着趣味,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只为逗你一笑。
1969年9月的一天,武威县的村民们正在挖防空洞,像往常一样面朝黄土背朝天,用镢头尽力挖下去。
就这样挖着挖着, 他们不知道前方正有惊喜在等着他们。这时,一位村民挖到一块坚硬的石头,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村民刨开层层浮土,原来是一块砖头。
顺着这块砖头,他们竟然挖掘出一座墓室。我们今天要说的东汉铜奔马,也就是“马踏飞燕”就是这座墓中的陪葬品之一。
“这匹来自东汉的铜奔马,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
刚出土的铜奔马,由于姿态奇怪,所以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它的价值。但这不代表这匹马不好,只是还没有遇到它的伯乐。
沉寂几年后,恰逢郭沫若到西北地区访问,他参观了当地博物馆,看到这座疾驰的静马非常激动,对它的造型赞叹不已。
郭老觉得这么一件稀世珍宝,应该让更多人看到,便承诺可以在北京宣传一下。后来,铜奔马真的来到北京,经过展出一鸣惊人,立刻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983年,铜奔马的价值继续发挥光热,它的形象被确定为我国的旅游标志;2002年,还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境) 展览文物目录》,可见这匹马“一洗天下凡马空”。
我们看过的“马踏飞燕”多是侧面照,马的右脚踏在一只飞鸟的背上(有人觉得是燕子,有人认为是神兽),凌空飞腾,奔跑疾速。
既然骏马的侧面看起有范,那正面也不差啥吧?而我们显然是被铜奔马的侧面给“骗”了。它的正面是这样的:
它高昂着头颅,微微地偏向一侧,前面头顶的鬃毛向后方飘飞,相当有喜感。
至于为什么要呲牙咧嘴,也许只是因为它在奔跑时风太大,不小心将风灌进嘴里啦!
怎样,有木有超出你的想象......
铜奔马确实是非寻常的马,首先武威盛产汗血宝马,出土的铜奔马就是以汗血宝马为原型。
大家都知道宝马能够日行千里,而“顺拐”或者“对侧步”这种姿势很省力,所以铜奔马顺拐就很正常。
其次,武威地处丝绸之路要冲,这里多为凹凸不平的沙地,骑兵在这里骑马肯定会左右颠簸,引起身体不适。
为了适应环境,人们便将马匹长期训练成“顺拐”的走路方式,以减轻人们骑马的颠簸感。
这件两千多年前的铜奔马,从各种马匹中脱颖而出,展现出汉代人的豪迈气概和汉王朝的强盛。
- 上一篇: 解密毁誉参半千古一帝的权术一生
- 下一篇: 《明朝那些事儿》明朝灭亡了,真的是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