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非遗】“温润如玉 绚烂富丽”一件景泰蓝的专属故事
发布时间:Nov 25, 2019 | 作者:淇县文化馆 阅读次数:22次
如玉石般温润,如锦缎般富丽,
瓷器的细腻,金银的灿烂,
景泰蓝制作程序繁复,做工精美,
民间素有“一件景泰蓝,十件官窑器”的说法,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
今天文化君将带领大家体会景泰蓝的传统工艺和闪光时刻,
快来瞧一瞧~
景泰蓝·发展历程
景泰蓝,是中国的著名特种金属工艺品之一。
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胎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釉料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集绘画、雕刻、青铜、瓷器等中国传统工艺于一身。
因为景泰蓝的制作工艺在明代景泰年间盛行,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并在清朝乾隆年间达到鼎盛,发展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但在古代只有皇室才有权享用它的魅力和风采,比如紫禁城金銮宝殿,国子监辟雍宫、颐和园排云殿等等,在这些帝王尊属的殿堂上才有景泰蓝的身影。
据史料记载:乾隆四十四年除夕年夜饭,只有乾隆皇帝的餐具是景泰蓝,底下全部用瓷器。由此可见景泰蓝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和身份。
后来经历战乱,到新中国成立之初这种技艺快要失传。受周总理指示,梁思成、林徽因在清华大学创立了营建系的工艺美术小组,他们抢救、恢复了景泰蓝技艺,研究出了新的纹样和色彩图,设计出了景泰蓝台灯等,被郭沫若称为“新中国第一份国礼”。
景泰蓝·技艺繁复
古时候景泰蓝因工艺繁复,所用材质贵重,只能少数人能享用。今天文化君就为大家普及一下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流程,快往下看,欣赏一件艺术品是怎么被创造出来的吧!
设计纸稿
首先有设计师设计胎图、丝工图纸、蓝图(点蓝的色稿),转成拷贝纸稿以备下一道工序应用。
胎型制作
先将紫铜片按照图纸要求剪出各种不同形状,并用铁锤敲打成各种形状的铜胎,然后将其各部位衔接上好焊药,经高温焊接后便成为器皿铜胎造型。
掐丝
用镊子将压扁了的细紫铜丝掐、掰成各种精美的图案花纹,再蘸上白芨粘附在铜胎上,然后筛上银焊药粉,经900度的高温焙烧,将铜丝花纹牢牢地焊接在铜胎上。
点蓝
点蓝是艺师把事先备好的珐琅釉料,依照图案所标示的颜色,用由铜丝锤制成的小铲形工具,一铲铲地将珐琅釉料填充入焊好的铜丝纹饰框架中。
烧蓝
将整个胎体填满色釉后,再拿到炉温大约800℃的高炉中用一些矿物石头粉作燃料烘烧,色釉由砂粒状固体熔化为液体,待冷却后成为固着在胎体上的绚丽的色釉,此时色釉低于铜丝高度,所以得再填一次色釉,再经烧结,一般要连续四五次,直至将纹样内填到与掐丝纹相平。
磨光
用粗砂石、黄石、木炭分三次将凹凸不平的蓝釉磨平,凡不平之处都需经补釉烧熔后反复打磨,最后用木炭、刮刀将没有蓝釉的铜线、底线、口线刮平磨亮。
镀金
将磨平、磨亮的景泰蓝经酸洗、去污、沙亮后,放入镀金液糟中,然后通上电流,几分钟后黄金液便牢牢附着在景泰蓝金属部位上了。再经水洗冲净干燥处理后,一件斑斓夺目的景泰蓝便脱颖而出了。
景泰蓝从昔日宫廷御用,当今邦交国礼,到当代传家美器,所到之处都彰显着景泰蓝时刻焕发出的新鲜生命力。 在工艺水平大幅度提高的基础上,景泰蓝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工艺和风格,即使是一些特别有创新意识的作品,也多从传统图案中寻找灵感,将传统和现代融合在一起。 景泰蓝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她不仅是一件工艺繁复的艺术品,更是作为一种传统工艺融入到了当代生活之中。
- 上一篇: 【文化要闻】文化馆就该“潮”起来
- 下一篇: 《阎立本步辇图卷》,唐朝汉藏和睦的历史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