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簪花仕女图》一千多年颠沛流离的轮转

发布时间:Oct 21, 2019 | 作者:淇县文化馆 阅读次数:18次


1.jpg

唐·周昉《簪花仕女图》


前段时间,《长安十二时辰》引起了我对大唐的向往和热忱,那时的人、事、物闪耀着时代和人格魅力,将我深深吸引。


作为平常的凡人,我们总是对有钱又有闲的日子充满向往,哪怕是看到一幅表现贵族生活雍容华贵、不为世俗生活所劳累的画作,也能瞬间让自己进入画中的场景,似乎也过上了有钱又有闲的小生活。


公元9世纪,春夏交接的某天,阳光适宜,微风拂面,正是赏景的好时期。


周昉受邀去到某位皇室贵族的府邸,给府中的女子画人像,以记录下她们的时光岁月,以及这大好风光。


贵族女子都是见过大世面的,出席皇家盛典、接待外国友人、各家生日宴会等等,举手投足间都是端庄优雅。


她们面对周昉的画笔(镜头),自然知道要摆什么pose,露几颗牙齿,在什么位置最上相。

2.jpg

周昉作为当时最有名的画家之一,看到贵妇们的网红姿势,气的哭笑不得:“大姐们呀,你们这样笑,画出来每个人长得都一样,你们需要再放松、自然一点好吗?”


一位贵妇站出来讲道:“你这画匠怎么跟别人不一样,画像画像,就是要照着好看了画,我们笑着,你还嫌弃我们,长得好看也是我们的错吗?”


另一位贵妇也不示弱:“画我们贵族的女子,就是要看我们的幸(奢)福(侈)生活,不画高兴的人像,难道要我们摆臭脸吗?如果是这样的话,还不如不画,省的画出来让别人耻笑。”


周昉毕竟是在别人家中,争辩不过也惹不起,没到下班点也不能走,便独自在小花园中生闷气。


这几位贵妇和侍女看到画匠出去了,随后她们也想去小花园散散心,反正这位画匠不行,那就再找另一个画匠呗。

3.jpg

她们整理好妆饰、换上外出服饰,披上唐朝特有的纱质罩衫,步履缓慢的向小花园走去。


春夏之际的环境太美了,几位丽人各自赏着自己眼中的风景,园中的辛夷花开的茂盛,家养白鹤也不怕人,自在穿梭踱步在贵妇之中,宠物狗也欢快的在她们身边撒欢。


周昉看到这一幕快要惊呆了,将之前生的气抛之脑后,他凭借画家超强的构图意识,拿起身旁的画笔就开始画,然后成就这一幅美轮美奂的《簪花仕女图》。


当时的周昉和贵妇们都不知道,这幅画经过一千多年颠沛流离的轮转,竟然成了经典。


这幅画创作于安史之乱后,恰逢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节点上。


当时各种矛盾此起彼伏,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统治者内部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社会上不安定因素加剧。


特别是安史之乱后,当权者急于想要营造出一幅大唐盛世依旧的社会景象,他们不放弃任何宣扬家国安定、人们安居乐业的生活状态。

4.jpg


当然,这幅《簪花仕女图》也是一种借机宣传的手段,尽管如此,但也展示了属于那个时代的贵族阶级的慵懒生活,以及人们心中对未知的担心和幽怨、恐惧


经历过当年的时代背景,又经受了一千多年的实力考验,这幅画确实存在与当下,但画中的一切都定格在大唐的时代。


它依然在闪光,闪耀着属于大唐的光芒和曾经拥有过它的那些历史的光辉。


所以《簪花仕女图》的故事会一直延续下去。


90多年前,我们的社会依旧动荡不安,各种风云变幻交汇,人们对未知和不确定性既充满期待,有少不了担心和焦虑。


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土崩瓦解,面对新的社会形态,皇位、权利、臣民一件也带不走,唯一能带走的可能就是陪伴着他的那些名贵书画作品,《簪花仕女图》就是那些作品中的一件。


他不得不放弃皇位,沦为日本人的傀儡,在失去清朝的悲愤里,这些可以传世的画作,也许是他保持皇室尊严的最后一丝体现。

5.jpg

深夜睡不着的时候,看着这幅画作,多少皇室和贵族都拥有过它,可那些出现过的人都已经消失不在,这幅画却始终在不知名的角落,安静的看着时间流淌、社会变革,一代一代人为理想奋斗不屈,这时候作品是永恒。


74年前,《簪花仕女图》本来要跟随溥仪逃往日本,离开生存一千多年的国土,可在异国还能绽放大唐的光辉吗?


或许是对故土的眷恋,或许是命中注定,在即将离开的时候,溥仪被苏联红军俘获,几经辗转后,《簪花仕女图》被藏于辽宁省博物馆,这次才是真的结束了飘摇不定的命运和未知的前途!


现如今再看这幅存在千年后的老画作,也焕发出新的生机!


只见,六位衣着华贵的唐代丽人,依旧安静,自顾自的欣赏着自己眼中的风景,神态却是那样的安定、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