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一曲相思,入江水与山河

发布时间:Sep 5, 2019 | 作者:淇县文化馆 阅读次数:2次


古筝又名汉筝、秦筝、瑶筝、鸾筝,是一件伴随中国悠久文化,在这肥沃的黄土地上土生土长的古老民族乐器。它是中国独特的、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音色优美,音域宽广、演奏技巧丰富,具有相当强的表现力,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早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代,就在当时的秦国(现陕西)一带广泛流传,又名秦筝。算起来,它已经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了。

32.jpg

古筝的统一规格为:1.63米,21弦。古筝的面板大多数采用河南兰考的桐木制造,框架为白松,筝首、尾、四周侧板有红木、老红木(缅酸枝)、金丝楠木、紫檀等名贵木材,古筝的音质取决于面板和琴弦,周边用料对古筝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红木、紫檀、金丝楠木为佳。早期到近代也有过12、13、18、23、25弦等,不同地区的筝又有多种定弦法,筝的新种类还有"蝶式筝"、"转调筝"等

33.jpg

古朴淡雅的《高山流水》,以那沉稳的音调、含蓄的音色,描绘了“巍巍乎志在高山,漾漾乎志在流水”的内心感悟。雄壮有力的《将军令》,以那铿锵的气势,豪迈的情绪,时起时伏的音调,生动刻画了“军情急,军令至,将军点兵赴疆场,金戈铁马军威壮”的剑戈相搏,人呐马嘶,激烈鏖战的古代战场的壮观情景。


古筝音乐在古代就得到广泛的应用,深受各阶层人士的欢迎与喜爱,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其娱乐性表现得比较突出。弹筝者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特别是文人把古筝艺术融入诗词歌赋中,对他们的创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民间,筝乐出现在职业艺妓的表演中,在大众娱乐场所、酒楼、歌馆进行,听众广泛,也更具娱乐性。现代社会,很多大型的文艺演出上,经常会出现不同形式的古筝演奏,深受大众的喜爱。许多人学习古筝就是因为喜欢它的音色和弹奏时优雅的感觉,把从在古筝学习中得到的知识和无形中获得的修养,运用到生活中去,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34.jpg

审美是音乐教育的自然体现,是音乐的本质特征。在古筝教育中,作品呈现大都是以演奏、欣赏等方式进行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与灵活跃动的教学形式,促进了学生们对音乐美的认识、理解与创造的能力。在审美教育的同时恰当地融入思想品德教育,音乐审美体验的积淀越多,德育就会越发深入人心。古筝音乐一般具有结构的对称性、旋律的流畅性、节奏的规律性、内容的感情性这些特点,而这正好可以直接刺激学生的感觉器官直至大脑及神经系统的放松和兴奋,使他们产生创造性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筝曲音韵典雅含蓄,旋律流畅优美,能表达许多层面的东西,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净化心灵,陶冶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