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 竹林七贤
发布时间:Jun 14, 2019 | 作者:淇县文化馆 阅读次数:15次
在中国历史上,每个时期都会出现很多英勇的战士,个性的诗人、学者。 而任何一个时代恐怕很难再找到一个,像魏晋那样,突然涌现那么多独立特行、风流潇洒之士。中国文化史上鲜有如此放旷自然的生命,白眼向权贵,折齿为美人。他们喝酒、长啸、裸形、做青白眼,把那个残酷惨烈的魏晋时代渲染成血色的华丽。
在魏晋历史上有一个知名度很高的团体,叫做竹林七贤,他们时常在竹林里饮酒作乐,痛饮吟诗,弹琴唱歌。
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新兴门阀士夫阶层社会生存处境极为险恶,比如孔融、嵇康等名士先后被杀。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便突现出来了,这实质上标志着人的觉醒。正因为如此,才使那些公开宣扬“人生行乐”的诗篇也抒发着一种向上、激励人心的意绪情感:在“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底下的,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老骥长嘶,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在“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面的,是“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找寻人生的慰藉和哲理的安息。
魏晋风度,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真正的名士风范,所谓是真名士自风流,由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王衍、乐广至江左领袖王导、谢安,莫不是清峻通脱,表现出的那一派“烟云水气”而又“风流自赏”的气度,几追仙姿,为后世景仰。
嵇康,竹林七贤里最重要的领袖,据历史记载,他长相俊美,音乐修为极高,会雄伟壮阔,悲欢离合,兴高采烈,等诸多感情于一身的广陵散,在竹林七贤聚会时,放声歌唱,畅弹古筝。但他极其讨厌司马氏家族,向往曹操家族,还不像大部分人,心里固然恨,却忍气吞声,而是大胆去做,当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推荐嵇康代替自己的官职,不用套路逃脱,直接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巨源是山涛的字)表达自己绝不入朝为官的决心。
阮籍,和嵇康一样,也讨厌司马家族,却没有嵇康一样的骨气,向司马昭屈服,有点懦弱,却是聪明的表现,适当的示弱,说不定能救回几条命,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阮咸,在音乐的研究上面排列第一,他的记录比较少,但可以确定有一种乐器就是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的,一种改造后的琵琶,整个团队只有阮咸用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一个乐器,可见他当时造诣有多么高。
王戎和向秀这两个人和嵇康的关系特别的好,而山涛这个人也为司马的朝政出了一份力,就是推举名仕,他推举过竹林七贤中的很多人,但是只有王戎好好做了官,其他是要么不好好做官,要么不来。而且他气度非凡,王戎评价他是未经打磨的金砖,可想他这个人了。向秀的资料很少,只有一篇他写的诗,就是关于思念嵇康,可见他与嵇康的关系之好。
魏晋时代“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第一次出现了人的觉醒,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思考的结论是,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一时一事的物质得失,也不在于把活生生的生命去做僵硬的伦理教条的注解,而是在于心的自在,真性情的释放。“竹林七贤”是其典型代表。
魏晋士人的精神风骨,在从秦朝到晚清两千年间,独一无二,空前绝后。魏晋士人纵性任情,饮酒啸歌,傲视天地,独立不羁,其风度一直被后人追慕。以魏晋风度为开端的儒道互补的士大夫精神,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人格基础,影响相当深远。
- 上一篇: 【父亲节】父爱如山,愿时光再慢些,不要让你变老
- 下一篇: 桥盟街道办“墨香桥盟书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