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已过,望君归,心悦君兮君可知
发布时间:Mar 15, 2019 | 作者:淇县文化馆 阅读次数:55次
中国的近代史上有着一位共和守护者,在旧封建势力倒行逆施开历史倒车之际,他不顾个人的安危,高举护国大旗讨伐逆贼。在打倒封建势力之后,他也因劳累过度病情加重而猝然离世。对这位共和守护者陨落的噩耗,我们称为天祸中国。
1916年11月8日,著名的护国英雄,蔡锷将军因喉癌与世长辞终年34岁。之后被最高礼节国葬,埋葬于湖南岳麓山上。对于这位将军风云事迹,其实人们还是陌生的,获知他讯息的渠道大多来自于民间传说。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除了蔡锷智斗袁世凯,就是关于他的风流韵事,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了。但是这些故事,大多数是失真的,有的虽然是确有其实,但是演绎过于夸张。往往丧失了事情的本来面目。所幸,稍稍拨去这些灰尘,隐藏在背后的真实还是能清楚还原讲述的。
民国时期,一个风尘女子,因参与了“倒袁”运动,一时间成了风云人物,时人称其侠妓。她帮助护国将军蔡锷,成功躲过袁世凯的监控,回到云南起事,得以名留青史了。这个女子就是小凤仙,电影《知音》的女主人公。但是,在1915年底,随着蔡锷将军的离世,小凤仙也退出了人们的视线。小凤仙与蔡锷将军的故事流传已久,名妓,风尘,将军,家国,乱世,爱情,众多元素,引起人们极大兴趣,故事多次被搬上荧屏。原本两个互无交集的人却在历史的际遇下阴差阳错的成就了一段为人津津乐道的一段佳话。
1913年10月蔡锷被袁世凯调至北京,袁世凯倒行逆施,开历史倒车,企图复辟称帝的行为,蔡锷气愤至极,他决心以武力"为四万万人争人格"。他为逃脱袁世凯的控制,表面上装出漠不关心政治的样子,与所谓的社会名流常去北京八大胡同,天天过着日日笙歌,夜夜开怀的醇酒妇人的生活,以蒙蔽袁世凯,使其放松警惕。
在青云阁的普珍园,蔡锷遇上了小凤仙,小凤仙当时年仅17岁,可谓是情窦初开,面对仪表堂堂,英气勃发的将军,小凤仙一见倾心。那时的蔡锷33岁,整整大小凤仙16岁。小凤仙识英雄、重英雄,两人心生爱意。
蔡锷为了自己的逃离虎口的目的,与小凤仙假戏真做,但在这场棋局里我觉得蔡锷不可能动什么真感情,为什么?其一,蔡锷非同一般,是心怀家国的英雄豪杰,他目光远大,志向坚定,蔡锷不可能在如此重大的关键时刻,有什么儿女私情。其二,蔡锷逃离虎口后,不但没派人来接小凤仙,也没有嘱托在京城朋友照顾小凤仙,说忙于战争,是借口,在此期间与妻子通信往来,唯独没有小凤仙。“说一万句我爱你,不如一句我娶你”。谎言说了一万遍终究还是谎言。
蔡锷曾对小凤仙说,“七尺之躯,已许国,难再许卿”。用自己为国为民的行径,掩盖负她人之举,所谓已许国,再难许卿。我觉得是不成立的?蔡锷本身就有两个夫人,这种谎言不攻自破。形影不离,在小凤仙的帮助和掩护下,蔡锷离开北京,逃脱袁世凯的虎口。临行时,蔡锷说:“同行多有不便,将来成功之日,必不相忘!”小凤仙当夜为蔡松坡饯行,泪流满面,又满怀期望。
蔡锷一去,音信全无,小凤仙闭门不出,满怀期待,望着南方。面对谣言,小凤仙从不理睬,在小凤仙心目中,将军完美无缺,日复一日,小凤仙等来的却是噩耗,蔡锷与1916年11月8日上午,病逝于日本福冈,年仅34岁。小凤仙听闻噩耗,悲痛欲绝。她着青衣黑纱,手捧一束鲜花,神秘现身公祭现场。她不敢太多表露悲伤,怕惹人关注。那个离去的人,是她精神伴侣,她的心魂也随其去了。
蔡锷逝世后,小凤仙因无法忘怀,复又来到青云阁找寻将军的记忆,并在此遇到她的丈夫,因为她的丈夫长相很像将军,之后她便隐姓埋名,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
英年早逝,赢得生前身后名。对于蔡锷而言,此生的确是良多遗憾。故土一别音信杳杳,独自东去,病入膏肓,竟致撒手西归。在蔡锷身后,记得是一面铭记这位年仅34岁便身消体陨的护国将军的丰功伟绩,另一面则为他的风流韵事而津津乐道。
一个正统的民国将军何以爱上一个风尘女子?这种逻辑被后人百般推敲,但始终没有能让人信服的结论。
1954年,五十四岁的小凤仙,人生走到了终点。繁华落尽,风云已散,终当归去。陪伴她而去的,只有那张,牵动她心魂的照片。这一物,是支持她后半生,生活下去的精神力量了。遗憾的是,蔡锷因时际所迫而东去之后,并没有来一次凯旋而归,重整旧山河。
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之所以被后人津津乐道,无外乎二者身份之悬殊。所以,当将军蔡锷抛却世俗的看法对一个风尘女子极尽赞扬与爱恋之后,后者的回馈也自然是炽热而真挚的。当蔡锷远遁东洋之时,小凤仙冒死掩护,遂有了后来有关二人的千古奇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