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国宝回家,但历史不能忘记

发布时间:Mar 11, 2019 | 作者:淇县文化馆 阅读次数:46次


11.jpg

美国当地时间2月28日,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交接仪式在美国印第安纳波利斯举行。美国政府向中国返还361件(套)流失文物,这些中国流失文物由美国联邦调查局近几年查获。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今天表示,这是美方第三次返还中国流失文物,也是规模最大的一次。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流失到境外的中国文物约164万件,分散在全世界47家博物馆,而海外民间的收藏预计是馆藏的10倍。约1700万件。


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物流失发生在清末明初,据统计,这一时期因战争、不正当贸易等原因,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等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到100余万件。


这些文物都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体现与见证,文物流失的历史因素以及数量让人痛心,但是大多数后来被收藏于世界上各个角落的博物馆,带有中国的印记。但是有一座珍宝经历过战争以后却再也回不来了,即使现在用最先进的技术对其进行还原,都只能用想想尽可能展现它当时的宏伟,这座珍宝就是圆明园。


12.jpg

(圆明园部分复原图)


圆明园又称圆明三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它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周围。


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一百五十余景,有“万园之园”之称。清帝每到盛夏就来到这里避暑、听政,处理军政事务,因此也称“夏宫”。

13.jpg

(世博园重现等比例还原圆明园模型)


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四十八年),最初是康熙帝给皇四子胤禛的赐园。1722年雍正即位以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诸多值房,欲以夏季在此“避喧听政”。乾隆帝在位期间除对圆明园进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还在紧东邻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 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嘉庆朝,主要对绮春园(万春园)进行修缮和拓建,使之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道光帝时,国事日衰,财力不足,但宁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狩猎,仍不放弃圆明三园的改建和装饰。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抢掠文物,焚烧,同治帝时欲修复,后因财政困难,被迫停止,改建其它建筑。八国联军之后,又遭到匪盗的打击,终变成一片废墟。


后人通过历史文献以及当时的文学作品对圆明园进行复原,其中《圆明园四十景图咏》就是是根据乾隆皇帝的旨意,于乾隆九年(1744)由宫廷画师唐岱等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各幅分别附有工部尚书汪由敦所书乾隆《四十景对题诗》,字体一律为大臣奏章所用的宫廷馆阁体。1860年,这套珍贵彩绘图被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后掠走,现藏于法国国家图书馆。

14.jpg

15.jpg

16.jpg

这套彩绘是最能够还原当时圆明园的情景。

《坦坦荡荡》
凿池为鱼乐国。池周舍下,锦鳞数千头,喁唼拨刺于荇风藻雨间,回环泳游,悠然自得。诗云:众维鱼矣,我知鱼乐,我蒿目乎斯民!
 
凿池观鱼乐,坦坦复荡荡。泳游同一适,奚必江湖想。
却笑蒙庄痴,尔我辨是非。有问如何答,鱼乐鱼自知。


《杏花春馆》

由山亭逦迤而入,矮屋疏篱。东西参错。环植文杏,春深花发,烂然如霞。前辟小圃,杂莳蔬蓏,识野田村落景象。


霏香红雪韵空庭,肯让寒梅占胆瓶。

最爱花光传艺苑,每乘月令验农经。

为梁谩说仙人馆,载酒偏宜小隐亭。

夜半一犁春雨足,朝来吟屐树边停。


《慈云普护》调寄菩萨蛮

一径界重湖间,藤花垂架,鼠姑当风,有楼三层,刻漏钟表在焉。殿供观音大士。其傍为道士庐,宛然天台。石桥幽致,渡桥即为上下天光。


偎红倚绿帘栊好,莺声浏栗南塘晓。

高阁漏丁丁,春风多少情。

幽人醒午梦,树底浓阴重。

蒲上便和南,摐摐声色参。



 20世纪考古研究院以及文物修复专家专门建立针对圆明园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能够将这曾经世界上宫殿中的佼佼者,再次出现在世人的眼前。视听空间收录了《追忆圆明园》纪录片,细致的讲述了有关圆明园的历史与故事,共同追忆这座曾经闪耀过的建筑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