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搜索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淳朴与时尚并存的非遗技艺

发布时间:May 13, 2019 | 作者:淇县文化馆 阅读次数:43次


小时候,觉得养蚕是件有趣的事情。


也正因为养蚕,看到过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蚕。有刚孵出来的,比蚂蚁还小,伏在细碎的桑叶上看不到动静;有肥嘟嘟的,体长超过两寸,大口大口吃着桑叶。印象最深刻的要数结茧的场面。成熟的蚕,爬上早就搭好的“小山”,吐出长长的丝,缓缓将自己包裹,最后变成白色的茧。

1.jpg

那个时候并不懂这是蚕生长的必经过程,也不知道这些白色的茧其实有很大作用,只是单纯觉得神奇又好玩。

2.jpg


文化君这就来给你揭秘一下,那些蚕吐出来的丝到底有何作用!


蚕丝是古代中国文明产物之一,在古代,丝绸就是蚕丝织造的纺织品。现代由于纺织品原料的扩展,凡是经线采用了人造或天然长丝纤维织造的纺织品,都可以称为广义的丝绸。而纯桑蚕丝所织造的丝绸,又特别称为“真丝绸”。

3.jpg

蚕桑丝织技艺是中国的伟大发明,是中华民族认同的文化标识,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2009年9月,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还包括各种巧妙的工具,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以及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

4.jpg

缫丝


缫丝是制丝过程的一个主要工序。“连村煮茧香,解事谁家娘。盈盈意媚灶,拍拍手探汤。”早在唐宋时期,缫丝技艺便已在民间广为使用。

5.jpg

丝织


缫丝之后,下一个工序便是织造。有些人总是爱小看丝织技艺,觉得丝织不过按照经纬线,将蚕丝线成型罢了。殊不知,这看似简单的丝织过程,却被织女们演绎地千变万化,简单的白丝线在织女的素手下,走出一种种独特的针法。

6.jpg

绫罗绸缎,便是依着不同的织造工艺制造出来,虽然同源,却各有千秋。

绫:光泽好,汉代散花绫可与刺绣比美。

罗:质地刚柔滑爽,上身立感凉爽透气。

绸:经纬交错紧密,耐用性极好。

缎:表面光滑明亮,精致细腻,正反面有明显差别。

7.jpg


唐宋时期,民间织造已十分纯熟,江南一带更是家家户户植桑养蚕织造。如同《东城杂记》中描写的一样,“杭东城,机杼之声比户相闻”。

8.gif

中国劳动人民从长期的劳动实践中,发明了养蚕、缫丝、织绸的技术,给人类的物质文明作出了极其光辉的贡献,这是中国的光荣,也是中国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


几千年来,桑蚕文化无疑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国人的骨髓血液中,同时也逐渐成为中华大地与世界文化交流的媒介。在经历时光的打磨优化后,田园生产的淳朴质感与现代时尚感并存,绽放出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