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染白练 六月飞雪 三年大旱 千古奇冤《窦娥冤》
发布时间:Mar 6, 2019 | 作者:淇县文化馆 阅读次数:53次
说起窦娥,应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都知道她是千古奇冤,冤到血染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戏曲家关汉卿创作的杂剧,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首,也是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首,具有不可否认的悲剧力量。
全剧共分四折,讲述的是楚州弱小寡妇窦娥的不幸遭遇。
窦娥三岁时母亲去世,她父亲窦天章是一位穷书生,到七岁时,父亲因还不起债,把她抵给债主蔡婆婆做童养媳,自己则上京城应考去了。一走十多年,杳无音讯。
窦娥成年后,与丈夫结婚不久,丈夫就去世了,婆媳俩相依为命。有一天,蔡婆婆去向赛卢医收账,对方没钱,就把她骗到偏僻处,要将她勒死,正巧张驴儿父子经过,将其救下。蔡婆婆很感恩,就请他们到家里去。不料,这父子俩其实也是无赖,张驴儿一看窦娥很漂亮,就说要娶,还让张老头娶蔡婆婆。窦娥当然不愿意,还把张驴儿痛骂一顿。张驴儿就在羊肚汤里下毒,打算把蔡婆婆害死后再强娶窦娥。没想到,张老头误吃了羊肚汤,毒发身亡。
张驴儿诬赖窦娥毒死自己的父亲,谁知太守桃杌是个昏官,根本不听窦娥的申辩。他不仅对窦娥严刑逼供,还毒打蔡婆婆。窦娥担心婆婆年高体衰,受不了酷刑,只得含冤承担了罪名。昏官当场判她死刑。
临刑前,满腔悲愤的窦娥许下三桩誓愿:
一是“要一领净席,等我窦娥站立;又要丈二白练,挂在旗枪上,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沾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不是我窦娥发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
二是“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锦,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
三是“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果然,窦娥冤屈感天动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这时所有人都相信窦娥的冤屈,为窦娥抱不平,而此时,窦娥那十多年毫无音讯的父亲窦天章在京城做官返乡,窦娥的冤案才得到昭雪,杀人凶手张驴儿被处以死刑,贪官知府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出剧虽然最后窦娥沉冤昭雪,但整出剧通过窦娥一生的遭遇讲述了当时下层人民任人宰割,有苦无处诉的悲惨处境,贪官草菅人命的黑暗现实。
窦娥在短短的一生中,遭到失母丧夫的打击、高利贷的毒害、泼皮流氓的欺压、贪官污吏的毒刑和判决,种种不幸和灾难吞噬了她的青春和生命,交织成了“惊天动地”、悲惨无比的大悲剧。
同时剧中关汉卿的语言风格,可谓是言言曲尽人情,字字当行本色。如窦娥被押解去刑场前的那段词,将窦娥当时的满腔怒火如火山爆发般倾泻出来,震撼人心。
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著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关汉卿(约生于金末,卒于元代),号已斋叟,大都(今河北安国)人,元代戏剧家。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居首。
其代表作有《感天动地窦娥冤》《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所作散曲今存套曲10多套、小令50多首,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描绘都市繁华与艺人生活,羁旅行役与离愁别绪以及自抒抱负的述志遣兴。
- 上一篇: 今日惊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 下一篇: 插花,一花一叶,一器一皿,把日子过成诗